“AA制”掩护下的户外探险乱象

2012-12-28

12月23日中午,两名被困在北京门头沟灵山的“驴友”被确认遇难;2011年5月17日,两名南京驴友反向穿越四姑娘山,从此失踪……

  每一次噩耗传来,公众都希望这是最后一次,但不幸一再发生。

  自愿参加、费用AA、存在风险等户外探险的特点,早已成为业界共识,其中,风险甚至成为一部分驴友寻求刺激的源泉。但《北京晚报》报道称,在“费用AA制”所连带产生的“非营利不担责”的行规下,掩护着国内户外运动的种种乱象。

  随着元旦、春节假期的到来,各种召集户外探险的帖子又多了起来。日前,记者采访了多位户外旅游的组织者和爱好者,为大家揭开户外探险活动的面纱。

  组织者不担责

  户外游帖子 “免责声明”:

  组织者不担责

  昨天,记者在西祠上看到了一个组织“2013年春节游”的帖子,在费用上明确写出:AA制,多退少补,收取组织费300元/人,平摊领队费等。

  在该帖后面,明确附有“免责声明”,全文如下:

  A: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报名时或活动中需向组织者如实告知自己情况,服从领队安排。户外活动是非常规性旅游,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,属特种行程,参加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。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,活动组织者有义务积极求援、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,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,参与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通过保险等方式化解风险,参与者对此明白并充分理解。

  B:在旅途过程中若发生交通意外事故,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,将按有关保险条例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,活动组织者不承担赔偿责任。

  记者了解到,一般在出发前,组织者会告知大家所需要的装备,还会有一个行前会,以便让参与者对线路做好了解和安排准备。

  不问年龄,不问收入,不问家庭

  驴友之间有“三不问”:

  不问年龄,不问收入,不问家庭

  对于驴友而言,为何户外探险有着如此大的魔力呢?记者采访了一位特别喜欢户外旅游的网友森伯。森伯对记者说,一般玩户外的人都知道一个规矩:责任自负。

  森伯告诉记者,一般在网上的征集户外探险帖会有免责声明,但在出发前,并不去真正签订“免责声明”,“或许不同的户外探险组织方做法不同吧。”

  “一般玩户外的人都知道(免责)这个规矩。”森伯说,领队不是旅行社的导游,不是保姆,只是召集大家一起完成一项探险活动。森伯进一步介绍,不止领队不担责,就是一般驴友之间也并不了解,只报网名,“我们有三不问:不问年龄,不问收入,不问家庭住址。”

  “外界对驴友争议很多,但户外探险一玩进去,很容易上瘾。”森伯说,一般三四十岁的人在户外探险时“玩”的风险可能大一些,而这部分人群所占比重也较大。

  “与旅行社不同,我们喜欢的路线他们不去,他们规划的景点我们也没兴趣。”森伯说,户外探险者会更喜欢自然景观,徒步走到大山内部,欣赏自然风光。“现代社会,人们的压力很大;而在深山里面,手机没有信号,排除外界干扰,人会相对轻松些。”

  律师声音

  “免责声明”有用吗?

  针对网帖上发出“免责声明”,记者采访了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的周友权律师。

  周律师表示,户外探险是有风险的,在意外发生时,追究责任要看组织者有无过错:在风险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发生意外,则组织者是过错方,要承担责任;如果告知过,则免责。另外,如果组织者以营利为目的,则不管发生什么情况,都要承担责任。

  “户外探险不属于登山运动,也不属于旅游,相当于钻了管理的空子。”周律师并不提倡大家参与此种户外探险的行为。

  旅行社为什么

  不搞户外探险游?

  “景点太常规”、“统一行动不自由”……在很多驴友眼里,跟团游太不过瘾了,不会选择跟着旅行社走。那么,旅行社为什么不开发一些户外探险的线路呢?

  “从旅行社的角度,安全最重要。”南京中北友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顾震说,“偏远、设施不齐全的地方肯定不适合带团队去,责任太大。”顾总告诉记者,比如去长城,跟着旅行社肯定是老老实实去爬台阶,然后坐大巴去吃饭、回酒店,行程都定好了。如果是驴友,肯定要走人迹罕至的野道,干粮随身带,住宿可能就是搭个帐篷——这种行程对自身野外生存力要求很高,来的人员可能参差不齐,无法预料的情况太多,旅行社“想都不敢想”。